刘占红(Dr. ZhanhongLiu),男,博士,副教授,1977年10月生
1997年9月—2001年7月雷竞技raybet学习,获地质学专业学士学位;
2001年9月—2004年7月雷竞技raybet研究生院学习,获地层与古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
2004年9月—2007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习,获能源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07年8月—今:雷竞技raybet任教,主讲本科生课程《古海洋学概论》、《海洋学基础》;
2014年10月—2015年11月前往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以访问学者身份开展与黑色页岩沉积有关的古海洋学研究工作;
☆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兴趣)
目前主要从事古海洋、能源地质、海洋硅藻化石、及海相沉积、地层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沉积地球化学与古海洋环境
硅藻化石分析
高精度层序地层、旋回地层
☆科研项目
近年以来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主持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古海洋生产力在华南早寒武世优质烃源岩形成中的作用研究》,第一负责;
2018年1月—2022年12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南下寒武统、下志留统富硅质页岩成因模式比较研究》,第一负责;
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主持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四《涪陵页岩气田五峰-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岩相及成烃生物研究》第一负责;
2019年10月—2020年11月,主持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外协项目《四川盆地周缘古裂陷层序识别及沉积格局重建》,第一负责;
2013年10月—2014年4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高雄幅海域)》,负责硅藻化石处理及鉴定工作;
2016年6月—2017年6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越共同考察项目-微体古生物鉴定及生物地层学研究》,负责硅藻化石处理及鉴定工作;
2018年5月—2019年3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深海沉积物微体古生物鉴定》,负责硅藻化石处理及鉴定工作;
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主持校级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东海内陆架晚第四纪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第一负责;
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主持校级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渤海湾地区3万年以来的古气候事件》,第一负责;
2014年1月—2017年12月,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内蒙古准格尔煤田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富锂异常中锂的赋存状态和形成机理研究》,第二负责;
2013年12月—2015年3月,参加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项目《涪陵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非均质性及控制因素研究》,项目骨干;
2013年6月—2014年10月,参加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项目《焦石坝及邻区海相页岩气形成富集机理研究》,项目骨干;
2012年6月—2013年6月,参加地调局工作项目《中上扬子黑色岩系页岩气远景预测》,第二负责;
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参加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项目《溱潼地区阜二段低孔渗油气勘探有利目标评价》,项目骨干;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参加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项目《桑柘坪向斜页岩气富集机理及高丰度勘探域预测》,项目骨干;
2011年2月—2012年6月,参加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项目《川东南彭水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层序特征及含气有利区带预测》,项目骨干;
2011年8月—2011年12月,参加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项目《下扬子西部区块页岩特征及含气有利区带预测》,项目骨干;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参加石油化工联合基金项目《地质环境及生物演化与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负责其中古海洋学及有机碳富集机理内容的研究工作;
☆学术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
Liu Zhanhong, T.J. Algeo, 2025. Appearance of SSFs in earliest Cambrian seas of South China linked to salinity conditions, Chemical Geology, https://doi.org/10.1016/j.chemgeo.2025.122761
Liu Zhanhong, Algeo, T. J., Brocks, J. J., van Maldegem, L. M., Gilleaudeau, G. J., Kah, L. C., 2025. Salinity reconstruction in Proterozoic depositional systems.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137(1-2), 447-464.
Deng, K., Meng, M., Lu, Y*., Ji, W., Tang, G., Cai, G., & Liu, Z.H*., 2025. Multi-Stage Screening Purification: A New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Cleaning Diatom Samples from Marine Sediments.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3(2), 187.
Liu, Z., Algeo, T. J., Arefifard, S., Wei, W., Brett, C., Landing, E., & Lev, S. M., 2024. Testing the salinity of Cambrian to Silurian epicratonic seas.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jgs2023-217.
Wang X, Zhan C, Algeo T J, Shen J, & Liu Z*, 2024. Watermass architecture of the Ordovician-Silurian Yangtze Sea (South China) and its palae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jgs2023-024.
Liu, Z., Algeo, T. J., Guo, X., Fan, J., Du, X., Lu, Y., 2017. Paleo-environmental cyclicity in the early Silurian Yangtze sea (south china): tectonic or glacio-eustatic control?.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466, 59-76.
Liu, Z., Huang, C., Algeo, T. J., et al., 2018. High-resolution astrochronological record for the Paleocene-Oligocene (66–23 Ma) from the rapidly subsiding Bohai Bay Basin, northeastern Chin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510, 78-92.
Z.H., Liu, X.G., Zhuang, G.E., Teng, X.M., Xie, L.M., Yin, L.Z., Bian, Q.L., Feng, T.J., Algeo, 2015. The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at Yangtiao (Guizhou, SW China): organic matter enrichment, source rock potential, and hydrothermal influences.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38(4), 411-432.
Liu Zhanhong,2012.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study based on orbital cycle analysis-A case study of Carboniferous Karashayi Formation, Central Tarim Basi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3(4), 516-528.
LiuZhanhong, Sitian Li, Renchen Xin et al., 2008. The paleoclimatic records and the relevance with the formation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A case study of Huanghekou depression, Bohaiwan basin.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n China: 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1), 73-82.
刘占红,李思田, 2007. 沉积记录中的古气候周期及其在高频层序形成中的意义. 地质科技情报, 26(2): 30-34.
刘占红,谢曼平, 方念乔, 冯庆来. 云南中甸纳帕海16000年以来硅藻植物群的演化及其古环境意义.地质科技情报, 2004年03期. 23(3): 35-39.
王志远, 刘占红,易轶, 谢树成,2003. 不同气候和植被区现代土壤类脂物分子特征及其意义.土壤学报年06期.40(6), 967-970.
Qi Sun, Yongqian Wang, Ximing Yuan, Jun Han, Qun Ma, Fei Li, Hongyun Jin, and Zhanhong Liu*, 2013. Preparation of PbS nano-microcrystal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nd their optical properties. Cryst. Res. Technol., 01(89): 1-5.
刘占红, 2013. 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泥页岩层序演化及其对气源潜力的控制—以杨树岭剖面为例. 地质科技情报, 32(6): 95-115.
专利
1)一种页岩切割机的设计,实用新型,登记号2019206558537
2)一种油气泄漏收集及恒压装置,发明,登记号2019101165765
专著
参与翻译及校对AAPG论文集:
AAPG M80:Integration of outcrop and modern analogs in reserveroir modeling;
AAPG M81:Seismic imaging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and systems.
☆主讲课程
《古海洋学概论》(本科生)
《海洋学基础》(本科生)
☆联系方式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ray电竞官网(邮编:430074)
liuzh@cug.edu.cn
027-67883063
027-67883051(传真)